首页>知识>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

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

“一亩三分地”源自清朝皇帝为了了解农时,熟悉节令,在中南海划出的一块地,恰好一亩三分。由于取的是阳数一和三,表示皇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,逐渐被推广,表示个人利益或势力范围。另外,还有说法认为它与古代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有关,是皇帝、官员和百姓在这一天亲自耕种的面积。

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口头禅,“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”。那么,一亩三分地从何而来呢?今天,我们就来给大家解密一下“一亩三分地”的由来。

农场, 田地

据说,这个词最早源于中国的清朝时期。当时,皇帝为了了解农时,熟悉节令,不惜亲自下田耕种。为了表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,皇帝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地,每年亲自耕种,世代沿袭,他人不得改用。如此重视耕作的皇帝,划出来的一块地大小,就成了标志性词汇的演化基础,“一亩三分地”就这样应运而生。

至于为什么是“一亩三分”,这也有它的数学逻辑。古人把数字1、3、5、7、9归为阳数,而皇帝身份尊贵,皇上九五之尊又属阳,所以把一个阳数1和一个阳数3组合,来表示重视耕种的皇帝,就形成了“一亩三分地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还有两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,当时的中国共被划分成了十三个行政区,所以就取了“一”和“三”来表达其行政意义。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“一亩三分地”和二月二龙抬头有关,这个节日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。伏羲氏“重农桑,务耕田”,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,“皇婚送饭,御驾亲耕”,自理一亩三分地,后人纷纷效法先王。

不管从哪种说法来看,“一亩三分地”都是一种具有历史沉淀的刻板印象,它既包含了大家对正在耕种自己所拥有土地的农民的期待,也流露了尊重耕种及种地文化的大众情感。如今,虽然耕种已不再是大家主要的生产活动,但人们对于“一亩三分地”的憧憬,以及对于耕种文化的敬重,却一直历久不衰。所以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“一亩三分地”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,都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。

本文发布于 2023-06-23 08:28:47,收录在「知识」栏目,#冷知识

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删除

分享有用的知识